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

每37分鐘1人得腸癌病友飲食321

每37分鐘1人得腸癌病友飲食321


中國時報【洪欣慈╱台北報導】
根據國內最新癌症人數統計,2010年全台有1萬4000名腸癌患者,已連續4年高居10大癌症首位,平均每37.4分鐘就有1人被判定罹患腸癌。部分腸癌病友甚至須接受人工肛門手術,術後無法自由控制排便,造成生活、飲食諸多限制。
北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指出,隨民眾飲食日漸精緻化,吃的常是高油、少蔬菜的料理,加上久坐工作型態,是導致腸癌的重要原因。其中直腸因位置與肛門接近,若腫瘤已嚴重侵害到肛門括約肌,為延長患者壽命,常須作暫時或永久性的人工造口手術,也就是「人工肛門」。
由於人工造口沒有直腸感覺神經與擴約肌,腸胃產生糞便後就會直接排出,須避免容易引起腸胃道問題的食物。人工造口患者毛小姐分享,手術後的腸道就像嬰兒般脆弱,她曾因缺乏飲食照護經驗,吃了麥片、木耳等食物,結果這些粗纖維食物讓她腸阻塞住院了一個星期。
年節將至,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提醒腸癌患者「飲食照護不能放假」,應避免容易產生異味或產氣的食物,如洋蔥、青椒、韭菜、蘿蔔、玉米、蘆筍等,粗纖維的水果如鳳梨、芒果也應少吃;進行化療的患者則可掌握「3多2不1回診」原則,少量多餐、多樣化菜色、多咬嚼,不聽偏方不熬夜,若有不適立刻回診。
魏柏立表示,腸癌初期排便會出血,但有時混在便中不易察覺,或誤認為痔瘡而未重視,建議有家族病史、50至74歲的高危險群,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、大腸鏡篩檢,及早發現、治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每日好康